民国最强军阀系统(民国之军阀豪强)
民国时期四川省有多少军阀?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在我看来,要想把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清楚的说一遍,确实很难,因为民国时期四川太乱了,堪称当时中国最乱的一个省份,几乎从辛亥革命之后,一直打到抗战爆发前期。而四川的军阀,大大小小也有上百个,全部都讲的话也不现实,所以下面我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川系军阀中的四大派系以及首领,以帮助大家对于川系军阀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川系军阀成立于辛亥革命之后,从整体上来说,有四大派系,其中最早的便是武备系,也就是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的一帮军阀,这批人登上四川军政舞台较早,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刘存厚,在他最辉煌时刻,刘存厚也当过四川督军,不过最终因为川军内战失败,被赶到陕南等地。
和刘存厚当时激烈对抗的人里面,有一个人叫做熊克武,这个人是川系国民党军阀,也就是有国民党背景的川军将领,所以这一派系又叫做国民党系。但是川军国民党系也不是抱成一团的,其中又分为熊克武的小团体九人团和倾向于孙文的实业团。
而在熊克武和刘存厚争夺川中霸权的时候,一个新的军阀崛起,这便是原本熊克武手下的一个师长,叫做刘湘,而以他为代表的速成系也因此成为了川军一大派系。速成系指的便是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一大帮人,其中著名的人物除刘湘之外,还有杨森、王陵基、潘文华等等。和速成系同时崛起的,还有保定系,其中代表人物有邓锡侯、刘文辉等等。
而在北伐结束后,武备系和国民党系早以没落,当然这里的国民党是改组之前的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国民党有着区别。最终保定系和速成系争地盘,后来速成系大胜,但速成系中的杨森又背叛了刘湘,自立门户,又爆发了最大的一次四川内战,不过杨森倾向于吴佩孚,政治投机失败,而刘湘投了蒋介石,最终刘湘打败了杨森之后,结束了川军二十多年的军阀混战。
在我看来,民国时期,最苦的百姓当真就是四川百姓,在军阀混战中偷生,实属不易。而刘湘在抗战爆发后,也俨然换了一个人一样,组建两大集团军出川抗战,也算是给他晚年换回来了一个好名声。
展开全部
共有8个。
民国军阀分两大阶段,分北洋军阀混战阶段和国民党新军阀阶段,其中北洋军阀有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奉系军阀;国民党新军阀有五个军事集团,为蒋介石第一集团军、冯玉祥第二集团军、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李宗仁第四集团军、张学良东北边防军。
部分军阀介绍:
1、直系军阀是民国军阀中北洋军阀派系之一,直系军阀领袖大多出身直隶省,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故称为“直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今河北)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政治上亲英美,代表旧地主。
主要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其首领之位。
2、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故称奉系。奉天即现在的辽宁省,省会沈阳亦称奉天。
1907年,没落的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个行省,称“东三省”,徐世昌为总督,调北洋新军一部分分驻各省。驻奉天省新军为第二混成旅,奉天省原有旧军八路四十营。
3、蒋介石第一集团军,以原蒋介石第一军基础建立,名义地盘包括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地区的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五省;
在抗日战争时期,川军部队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寇血战,保家卫国,打出了川渝人民的血性。不过过去还有一句话叫做“天下已乱蜀未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由于川蜀地区地形封闭,所以民国时期的四川(含重庆)军阀混战现象十分严重。
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抗战时期蒋介石的中央军控制四川军政之前,四川境内出现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军阀,发生了大小战争400次以上,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内战发生,可谓“内斗频繁”。
因此,民国年间的四川(含重庆)是军阀最多的一个省,也是混战次数最多的一个省。四川各军阀的部队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军纪较好,有的则军纪败坏,吃喝嫖赌,还有所谓的“双枪兵”(吸食鸦片),但军队数量庞大,绝对是西南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四川军阀们混战所需的粮饷基本来自于本土的财政,各军在各自的驻防地区征收粮饷税收,由此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阀防区(割据区域)。他们在自己的防区内为所欲为,自由征税、任意扩充军队,你方唱罢我登场。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曾经也介入了四川内战,但很快就被川军驱逐了出去。经过一系列血雨腥风的醒风血雨的混战后,四川省内渐渐形成杨森、邓锡侯、田颂尧、刘湘、刘文辉、刘成勋、赖心辉、刘存厚等八个大军阀头子。
刘湘是四川军阀混战的最后胜利者,他原本是抵抗滇军入侵的川军第2军军长兼北路军总司令,后来成为四川境内势力最大的军阀。在1933年的“二刘之战中”,刘湘把堂叔刘文辉赶到了西康省当主席,自己宣布“统一”四川,其“四川王”之称由此而来。但实际上,当时的四川境内仍有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刘邦俊等势力,但四川军阀混战的格局基本结束。
可惜“四川王”刘湘死后,川军一时群龙无首,境内再也没有出现影响力大过刘湘的军阀。抗战爆发后,川军大量开赴前线抗日,从成都自夔门(今重庆奉节)而下,浩浩荡荡的川军队伍扛着死字旗一去不复还,被大量消耗在了正面抗日战场上。同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则趁机进入四川,逐渐控制了四川的军政。
四川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最严重的省份,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打的不亦乐乎。但同时四川的军阀脉络又是颇为清晰的,这些军阀根据各种关系共分为六个不同的派系,且听本人慢慢捋清之。
一:以尹昌衡、胡景伊、刘存厚、周道刚、王陵基等人为代表的武备系。尹昌衡在平定一场针对川督蒲殿俊的军事政变后上位。他上台后,处死民愤极大的赵尔丰,并成功将成都、重庆两个军政府合二为一,川军实现了难得的统一。
尹昌衡重用自己武备学堂的同学胡景伊,却不想后者被袁世凯收买背后捅了尹昌衡一刀。心灰意冷的尹昌衡宣布下野,而继任的胡景伊也马上被袁世凯调虎离山。袁世凯干儿子陈宧继任川督,北洋政府暂时控制了四川。
护国运动后,滇军罗佩金督川,引起川军不满。武备系人物周道刚、刘存厚联合熊克武等人驱逐滇黔军阀。周道刚、刘存厚先后坐上川督的宝座,但都是昙花一现。武备很快衰落。而王陵基则在武备系衰落后投入速成系刘湘麾下。
二:以熊克武为代表的九人团。在武备系衰落后,熊克武衰落的九人团崛起。熊克武联合速成系刘湘等人一度称霸四川,但最终败于刘湘之手,无奈率军离川。
三:以刘湘、杨森为首的速成系。杨森在势力鼎盛时一度是力压刘湘的川中第一豪强。但“川中吕布”毕竟谋略稍欠,随着三个部将的叛逃,他很快衰落。刘湘先后击败熊克武、杨森,并与1933年击溃最大对手刘文辉统一四川,结束了20多年的战乱,是川军内战最后的赢家。
四:以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为首的保定系。刘文辉是刘湘的幺爸(叔叔)。在熊克武、杨森先后倒台后,刘文辉利用挖墙角的策略,很快发展起来,巅峰时期拥兵20万,实力甚至超过了刘湘。但刘文辉没有搞好团结,导致保定系另两个大佬田颂尧、邓锡侯投入刘湘的怀抱。刘湘率领邓锡侯、田颂尧、杨森、李家钰、罗泽洲等联合讨伐刘文辉,刘文辉战败,四川统一。
此外,以李家钰、罗泽洲为首的军官系,以吕超、谢持、张培爵、杨庶堪为首的实业团。这些派系实力弱小,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