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大隋主沉浮免费阅读小说)
因为国家文化和制度
其实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鼎盛什么,与这个国家的领导人的喜好有关,就如同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受老板影响是相同的道理。所谓的“楚王好细腰”,全国好细腰就是这个道理。
在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以后,普通百姓则可以通过读书,参加考试而进入仕途。到了唐朝,保留和发展了这一制度。
本身唐太宗李世民是很有文采的,他的诗写得不错。虽然《唐诗三百首》没有收录,《全唐诗》有收录李世民的诗歌
咏雨
唐代: 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而且,唐代的科举考试内容有当场写诗歌这一项。但凡各学子想通过考试登科,写诗的能力是不可缺的。不像到了明朝考八股文。考试的主要形式是写诗——称为“试帖诗”。这种试帖诗的规定很严格:每句必定五个字,每首有规定的句数(一般为十二句或十六句)还要讲究平仄、对偶和押韵。
著名的应试诗有白居易的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祖咏的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其中祖咏写因意尽而搁笔也成了一段佳话。句子数量不够。
所以,唐朝是诗歌最鼎盛时代与国家的政策和领导人喜好是非常有关系的。如同到了宋朝,本朝皇帝和前朝皇帝(如李煜)喜欢填词,而导致文人纷纷学习填词是一个道理。
其实中国文学发展到隋唐时期,呈现出的是一种全面繁荣的局面,特别是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是堪称辉煌的代表,各种文体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比如唐代散文、骈文的成就同样是巨大的,比如古文运动的兴起,使古典散文再次焕发了光彩;骈文上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更是经典之作,全篇读来气势一贯,一气呵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多少人喟然叹服。其中,诗更是巅峰中的巅峰,也就是说,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唐诗体现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诗人和作品的数量都远超前代,据清编《全唐诗》和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共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有五万五千多首。
二、内容题材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几乎涵盖了唐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罗万象,既歌咏政治,也描绘一般的风俗民情,既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也赞美壮丽的自然景观,可谓唐代艺术生活的再现。
三、艺术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诗歌表现的主题得到了极大的升华,风格流派比前朝更加多样化,融合南北风格之长,可谓尽善尽美矣。
四、唐朝诗歌中透出的雄浑的自信的精神。唐人完成了诗歌格律化的进程,并且普遍地意识到诗歌是一种美的构造,普遍追求“风格”和“兴象”,以开放和开明为根基的反映盛唐气象的诗歌即为审美典范,无不透露着唐人的自信、博大的风采。
五、唐朝诗歌巨大的影响力。唐诗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滋养着中国人的心灵世界,而且也对域外诸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最为明显。在近代以来,更是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的汉学家纷纷开始研究唐诗。
那末,是什么原因使得唐朝诗歌如此鼎盛呢?
一、隋唐结束了长久的大分裂,使得中国重新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空前繁荣起来,随着各种适应大一统国家而诞生的制度纷纷建立完善,比如科举制。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得到极大的流动,文学得以超越地域局限。如李白杜甫等人就曾周游祖国各地,见识了国家的大好江山与风土民俗。开明与开放的国策,使得唐朝形成了新的自信的风气,丝绸之路在当时极其繁荣,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也使唐朝文学受益。
二、唐诗的鼎盛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个时期,自觉的文学时代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文学的艺术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都为唐诗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唐人得以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了唐代辉煌壮丽的文学,其中的代表便是唐诗。
魏晋南北朝简称为中古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与学术渐趋分离,文学的政教目的逐渐分离,文人开始自觉追求审美。在思想上突破了儒家思想的局限,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在形式上,追求辞采声律的美,建立了诗歌的基本格式。这两方面,在唐代经过沈佺期、宋之问等文人,还有初唐四杰、陈子昂、李、杜等诗人的发展,使诗歌跨入鼎盛时期。
更不论初唐四杰、李杜、小李杜、韩孟、元白等大家频出,风格各异,他们不仅创造了精美的诗歌,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上的永恒印记。我们永远以唐诗为豪。
中国是诗的国度,这话一点也没错。
唐代诗歌繁荣,主要集中于唐经济最鼎盛时期!
那时诗人辈出,上至帝王将相下及普通士民!
故,人之思想和精神的提升需一定的经济辅助!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自己的文学形式和文化特点。
唐诗之所以繁荣于唐代,是因为:
1.从文学形式上讲,先秦诸子散文,汉赋,魏晋志怪小说,南北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脉相承的。
2.从语言表达上讲,文字的发展是越来越简化,相应地文学表达体裁也是跟随文字的变化。
3.从社会经济和人文精神和人们感受的角度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感情越来越复杂,拘谨的文学形式不能表达,所以会有新的体裁出现。
4.从时代特点看,唐朝的统治者都喜欢诗歌创作,也推动了诗歌的繁荣。
5.从科举考试看,唐朝的科举是考吟诗作赋的,所以客观上推动了诗歌的发展。
大唐盛世,沿袭了大隋王朝的基业,在我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历史性顶峰。纵观大唐历史,诗词文化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繁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大增,必然国泰民安,更加包容开放 ,民族融合,文化交流频繁互补,不断创新发展,人们闲暇之时,都会吟诗作乐,共享盛世之繁荣,讴歌国家之昌盛。
加上唐朝皇帝也是文化名流,必然在教育方面更加看中,有了政策加持科举选拔,作为科子你不会诗歌,就无法考取功名,也做不了达官贵人。社会风潮之下,自然诗歌得到长足发展,前赴后继的诗人喷涌而出!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只有好好学习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是每个朝代表现形式略有不同而已,唐之前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头的时代,唐之后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大放异彩的时代。
国家文明的延续,就是文化传承发展。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就是文化不断创新延续的结果。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其他都消失在历史长河,究其原因就是文化没落了,没了继承注定国家也就结束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文化的传承更加重要,文化的输出更是关键,当世界人民都学习汉语,都学习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世界民族艺术之林。难怪美帝国务卿说,中西之争是意识形态之争,文明之争,文化认同之争!
作为炎黄子孙,处在最美好的时代,处在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们要积极做好中华文明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让世界充满中华仁爱,共同发展!
简单地说,诗歌是合于声韵的文辞,有曲调入于乐者称歌,无曲调独吟诵者称诗。由于文辞律乐的高度发达和分化,现代所谓的诗歌,一般指诗。
诗言(心或情)志,文载(大)道。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人们用韵文表达、表现了男女恋情、劳动号鼓、朝庭讽颂、乡野歌哭。按照合于声韵的文词标准,诗歌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出现了数个高峰。
1.《诗经》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形象地记录了武王伐纣后五百年间的社会风貌。
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而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尔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诗经也描写了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的愤怒呐喊和声讨,发出了对生存权利的疑问和咆哮,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诗经》广泛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成为《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开创了中国韵文艺术的先河。后世,赋曾经成为中国韵文艺术的一个巅峰。
2.诗至汉代,辞赋大兴,并成为我国汉代诗歌的标志。
汉代,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于诗。辞赋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接《楚辞》,兼收战国纵横辞说之铺张恣意的文风,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汉赋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对仗的工整;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和、音节铿锵;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代,唐后逐渐式微。
3.诗至唐代,古风又起,律绝鼎盛,中华诗歌蔚为大观,这也是时人眼中的诗歌。
南朝时,沈约们就发现了中文的“平上入去”四声,并总结出诗句连属上的“八病”,唐人扬弃了过于讲求音节美感的“八病”之约,开创了格律诗的新体制。
唐诗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如现代新诗之与古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事物的两面性,唐诗的长处也是一个短处,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而唐诗依据的韵书,极大地方便了格律诗的创造和流传,但也在平民百姓间割断了诗歌所用文字之声音的嬗变。隋唐韵书及宋金的《平水韵》,既不能切合古代诗经的韵律,也已不适于当今多数人的发音。
事实上,律诗绝句正是因为她的抑仰顿挫从来就不登大雅之堂,上至天子祭社稷、平民葬爹娘之庄重严肃场合,不曾见过律绝,实际上,这种场合的律绝的抑仰顿挫会让人有种耍猴的感觉。??????
4.宋代,词风大盛,虽不想说,律绝体诗歌开始式微,但固定句式的文法己显疲态,诗歌又上升到长短错落的杂言时代。长短句—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旧唐书》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标志着一代文学之盛。
后世研究宋词,有“婉约派”与“豪放派”之分
婉约派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并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则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配画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而苏轼则成为“大江东去”的豪放词宗。南渡以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5.元曲的兴盛,是继宋词以后的又一次杂言体诗歌大繁荣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诗的体裁看,原有齐言和杂言的区别,在唐代中叶以前,最初是诗经、乐府和古近体诗,句式由四五六言到七言,是诗歌体裁变化的主要路径,杂言体裁也曾出现并在发展,却不曾获得主要的位置,至元代,则乡旅肆市大盛,蔚为大观。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一韵到底,不避重韵、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元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元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多种;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并可以俗语入对。
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6.明清时代,社会和文化更趋发达,文学的创作主体和审美受体大量扩张,趣味更加多样化、自主化,用词更趋平民化、俗白化,小说和戏曲风行,此时的古代诗歌真的已成了“文之馀”,成了小说和戏文的“插曲”。
7.五四运动,狂飙突进地撕碎了古代诗体的衣衫,白话新诗凤凰涅槃般浴火新生,生成新时代的《女神》。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泛化,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
新诗的旗手—艾青,被称为吹着芦笛的诗人,他主张“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色彩,给颜色以声音,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艾青的新诗汲取了西方诗歌的意象,更多地继承了诗经以来的古诗赋比兴的手法,现代白话将古诗的艺术手段造化为干军万马、黄河倒悬之势,对普通大众、劳苦人民的艺术关照,如惊雷闪电之状的蒙太奇,定格、拉近、推深、回环、往返,撕裂万里长天而气势更盛、感情更强。“大江东去”的苏轼,也只能望着“淘不尽的后生豪气、民生真情”而兴叹而击节。
当然,新诗不只艾青一家,而是灿若星河,并形成多家多派。虽其风格干差万别,但多是出于对大众劳苦、家囯兴亡的真实关照,让古诗的江湖沉浮、春秋流逝、金樽檀板、香草美人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8.从历史的角度,长眼量诗,中国诗歌从杂言体的诗经发展到齐言体的唐诗,确实是一个巅峰,但一浪更比一浪高,直到现代新诗,识见和胸襟,终于让充沛天地间的感情突破了语言的外壳,让青苹之末、让苍海之底、让蓝天之心等量齐观,让一草一木、一介一民可以直抒胸襟。
也是在当今的物质文明之上、文化背景之下,普通百姓都有了上天入地的认识、海晏河清的概念,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的认同。古典诗歌作为现代文明网络上的一个插曲、一段过门、一个音符或音节,能让我们以精炼、深涵、圆熟的方式回溯历史、陶冶当下。
今人,立于相对论的浑天之顶,量子论的青苹之末,基因论的生命之花,回望中国诗歌源流的数点青峰,会有“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的自如,也会有“荡胸生层云,一揽众山小”的眼界,但是,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
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请鸣响汽笛来欢迎
请吹起号角来欢迎
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
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
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
请村庄也从潮湿的雾里醒来
为了欢迎我打开它们的篱笆
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
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
说我从山的那边来,从森林的那边来
请他们打扫干净那些晒场
和那些永远污秽的天井
请打开那糊有花纸的窗子
请打开那贴着春联的门
请叫醒殷勤的女人
和那打着鼾声的男子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
和那些贪睡的少女
请叫醒困倦的母亲
和她身边的婴孩
请叫醒每个人
连那些病者与产妇
连那些衰老的人们
呻吟在床上的人们
连那些因正义而战争的负伤者
和那些因家乡沦亡而流离的难民
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
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
请叫醒一切爱生活的人
工人,技师以及画家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掺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
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
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唐代是诗歌繁荣的时代。唐诗将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了高峰。紧随而来的宋诗,自然有唐诗作榜样。于是,唐诗成了宋人竞相摹仿、师法的对象。
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指出:“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禹偁)学白乐天,杨文公(亿)、刘中山(筠)学李商隐,盛文肃(度)学韦苏州,欧阳公(修)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尧臣)学唐人平淡处。”
唐朝近300年盛世有100多年这也就造成了文化领域突出的必然,相信我们这个时代会是另一个盛唐。
唐朝建立后,国家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经历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治理,经济、文化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科举制度造就了一大批文人雅士,为诗歌的发展和鼎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多种因素使得唐朝成为中国诗歌的鼎峰期。
1.“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唐朝以后对中国文学史的最高赞赏,而唐诗的诞生就为后面朝代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它们或多借鉴于唐诗的题材、内容、风格、音律,或以诗为词,开拓新词,或以诗入乐,千古咏唱,或以诗点评,小说生情。
2.唐朝诗歌题材丰富多样,继续发展。
怀古诗,谈古论今,??崔颢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咏物诗,托物言志,王安石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山水田园诗,有景有情,王维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边塞诗,壮阔豪情,王昌龄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羁旅诗,思乡怀人,杜牧说“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既有朗朗上口的诗歌,也有晦涩难懂的诗歌。
3.体裁发展和完善,近体诗出现。唐代的五言诗、七言诗和乐府歌行得到了发展,并趋于成熟,更加注重音律美、意蕴美,最终形成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绝句。
4.“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浪漫主义诗歌激情澎湃,饱含诗意,却又能抨击权贵,一代诗仙在盛唐中仰天长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高傲造就了唐朝诗歌巅峰。
又有诗圣杜甫写下“三吏三别”,让后人瞻仰这安史之乱的离别、苦难,“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不管赵翼怎么说李白、杜甫诗词“至今已觉不新鲜”,但事实证明后世再也没出过能和这两位比肩的诗人。
5.唐朝的诗歌不是仅仅依靠李白、杜甫这两位诗人,还有诗鬼,诗豪等两千多位诗人,上值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个个都能吟咏诗歌,留下近5万首诗,给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6.唐朝,是诗歌的时代,是其他朝代都难以媲美的。说白了,后面的朝代已经超越不了,诗已经被唐人写“尽”了。后人只能退而谋出路,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文学形式。宋朝人只能去写词,元朝人只能唱小曲,明清只能去写小说?
并不是说这些朝代没有诞生好的诗,就拿宋朝东坡先生的诗来说,诗也是一绝,但相比之下,他的词更能体现他的豪放之气和宋朝的风气。唐朝的诗已经接近于完美,诗人之多,体裁之广,风格多之异,其他朝代已经不能相提并论了。因此,诗歌盛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