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经相关查阅,明末清初四大传奇是元末明初高明的《琵琶记》,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朝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
《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
《 牡丹亭 》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初洪升作。历十余年始成,曾三易其稿,初《沉香亭》,继改称《舞霓裳》,三稿始定今名。剧本从多方面反映社会矛盾。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桃花扇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
四大传奇,元末明初中国四部传奇剧本,即《荆钗记》、《拜月亭记》、《白兔记》、《杀狗记》。
1.《荆钗记》古代中国南戏剧本。其作者说法不一。明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王十朋荆钗记》为无名氏作,明初有李景云改编本。歌颂了“义夫节妇”,生死不渝的
又称明四大传奇,为明朝四出著名戏剧《荆钗记》、《刘知远》(又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之并称,时人以传奇称之。明传奇(又称南曲)继承自元曲(又称北曲),而与唐代传奇同名而异意。
南戏在元朝继续着经的发展和流行。它自觉不自觉地吸纳了杂剧的优长,对自身作出新的规范与提高。于是,这时的南戏出现了由粗变精的飞跃。其代表作就是元末盛行的“荆、刘、拜、杀”四大传奇。
《荆钗记》中的王十朋与历史人物王十朋生平不符。一说钱玉莲原是妓女,因遭他的遗弃而投江自尽。但舞台上的《荆钗记》,是一个写尽夫妻之间忠贞的爱情故事。王十朋是一位受到称许的人物。这个故事的曲折发展,肯定了一种不随升沉荣辱而转移的婚姻观念;同时,又是对上层社会流行的“富易交、贵易妻”的批判。戏剧以对爱情的坚贞和对富贵权位的傲视,赢得了平民观众的喜爱。
历史人物刘知远以破落户起家,从军卒升为将帅,最后当上皇帝。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生平事迹,自是民间文艺创作撷取的绝好题材。《白兔记》以刘知远鱼龙变化的故事作为全剧骨架,流露出封建时代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他们渴望改变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又苦于上天无路,不免艳慕或幻想能通过某种机遇而出人头地。剧中赞扬李三娘不以贫贱论人,识刘知远于草莽之中,也是从这点出发。但是《白兔记》所产生强烈审美效果的,不是这些思想,而是李三娘所受的非人苦难,“日间挑水三千担,夜间推磨到天明”,几近家奴。这种苦难,控诉了那个妻离子散,民不聊生,几人升迁,万众受虐的年月。质朴自然的艺术特色,却浓重地传递出由动乱酿成灾难的氛围。
《拜月亭记》是在一幅兵荒马乱的画面里,讲述一个颠沛流离的故事。男女主人公踏上逃避战火的风雨旅途,在患难相扶之中,他们萌发了爱情。离乱中的结合,既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不门当户对,自然有悖于封建伦理,但作品肯定了它。充满干戈的人生遭际,是极其痛苦的,舞台上着意渲染的是关切他人的美好情操。温和的关系与严峻背景的对比,人物亮丽的情感色彩和非常巧合的情节的融合,是它的重要艺术特点。
《杀狗记》写富家子弟孙华结交市井无赖,反视胞弟为仇敌,使之沦为乞丐。孙妻屡劝不听,便杀狗伪装成死尸放在家门口。孙华见后十分惊惧,找酒肉朋友帮忙,均被托辞拒绝。只有弟弟不记前恨,将“尸首”背到城外掩埋,并向官府自首,说人是自己杀的,与兄弟无关。孙华顿然悔悟,兄弟和好,共受官府旌表。这是一出劝诫剧,通过一个生硬设计的事件,让那些违背封建行为规范的人改邪归正。观众能接受《杀狗记》并非由于这个主旨,而是在表现孙华的遭遇时,展示了市井无赖的无信、无聊、无行,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可憎的世态图画。
明代四大传奇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1、《荆钗记》。《荆钗记》的作者一说是柯丹邱,还有一种说法是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的,他经过考据认为该剧的作者为明太祖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所著,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是柯丹邱所著。《荆钗记》的故事共计四十八个回目,讲述的是王十朋和钱玉莲的爱情故事。书中的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温州才子王十朋与钱玉莲自幼青梅竹马,双方情投意合,准备结为夫妇。奈何命运从中作梗,双方都经历了一番生离死别,最终在退隐的邓尚书的帮助下二人才得以团聚。
2、《白兔记》。《白兔记》又被称作《刘知远白兔记》,由永嘉书会才人编写。《白兔记》的故事讲述的是五代时期的刘知远和他的妻子李三娘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离奇曲折的事。《白兔记》的剧本非常富有民间文学特色,在语言文字上做到了通俗易懂下里巴人,其所描绘的农村面貌和当时的社会状况都比较符合实际,现今的沪剧、越剧等剧种都有演绎。
3、《拜月亭记》。《拜月亭记》又名《幽闺记》,其作者相传是元代施惠、范居中、黄天泽、沈洪四人合写的,也有的的人说是施惠一个人独自创作的。故事讲述的是王瑞兰和蒋世隆之间发生的一些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该剧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在中国的戏剧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4、《杀狗记》。《杀狗记》全名《杨德贤妇杀狗劝夫》,作者是徐田臣。全剧共三十六回,讲述的是同胞兄弟孙华和孙荣发生嫌隙之后因为一条狗又重归于好的故事。作品倡导重视亲情人伦,文字质朴通俗,在明代戏剧中享有很高的评价。
《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16世纪中国伟大的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所创作,被称为“临川四梦”。
1、《紫钗记》:是16世纪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的第一梦,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著,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
2、《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颢和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3、《邯郸记》:剧本反映的是明代上层政治的特点,具有批评时政的用意。
4、《南柯记》:此剧在描写中更多地揭露了朝廷的骄奢淫佚、文人的奉承献媚等,剧中通过梦幻写人生,是讽世剧。
又称明四大传奇,为明朝四出著名戏剧《荆钗记》、《刘知远》(又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之并称,时人以传奇称之。明传奇(又称南曲)继承自元曲(又称北曲),而与唐代传奇同名而异意。
元末明初,南戏出现了《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人称“四大本”、“四大记”。由于南戏发展到元末,形式上已经比较成熟、稳定,这就形成了新的戏曲形式——传奇。所以“荆、刘、拜、杀”实际上是早期传奇作品,于是又合称“四大传奇”。
元末明初高明的《琵琶记》,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朝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
《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
《 牡丹亭 》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初洪升作。历十余年始成,曾三易其稿,初《沉香亭》,继改称《舞霓裳》,三稿始定今名。剧本从多方面反映社会矛盾。
”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成就最高,舞台演出最受观众欢迎。
其余新作受当时统治思想控制,与杂剧一样也在宣扬封建道德,像《五伦全备记》、《香囊记》之类,陈腐朽烂。所以,明初到嘉靖这一百多年,是戏曲的低潮阶段。
李开先《宝剑记》的问世,表明传奇创作开始出现新气象,有了新发展。
明代的四部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或《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或《幽闺记》、《杀狗记》。
· 《荆钗记》写王十朋、孙汝权和钱玉莲的恋爱纠纷故事。钱玉莲因受孙汝权逼害而投江自杀,幸遇路人救起,几经波折,王、钱夫妇得以团圆。
· 它歌颂了坚贞的爱情,并刻划了钱玉莲的坚强形象,作者对嫌贫贪富的思想及门当户对的买卖婚姻也作了一定的批判。
· 不少地方宣扬封建道德观念,且有不少封建的说教。
· 结构、描写欠佳,情节冗长是其缺点。
· 《白兔记》描写刘知远穷困从军,成功立业,其妻李三娘在家受尽苦头,经重重周折,夫妻终得重圆。
· 戏中成功地塑造了李三娘善良、温存、顽强的典型农村妇女的形象。通过她的遭遇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剧命运。
· 作者也揭露了地主的凶狠面目,业加以尖刻的讽刺。
· 生动地描写民间的风俗,语言质朴、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
· 其中迷信命运的思想,不足取。
· 《拜月亭》叙述蒋世隆、蒋瑞莲兄妹,以及海牙兴福、王瑞兰,因逃避兵难,经过种种悲欢离合的波折,终于结成两对夫妇。
· 作品反映了战争离乱的时代,肯定男女由彼此互助互爱而结合的婚姻,批判父母包办式的嫌贫爱富婚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艺术成就。
· 细致的少女心性之描写,语言质朴自然是其优点。
· 情节不够严密,和剧中无聊的科诨,则是其缺点。
· 《杀狗记》描写孙华夫妇和其弟孙荣的失和与团圆的故事。
· 反映了封建家庭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且对社会的贫富不均表示不满。
· 全剧强调“妻贤夫祸少”的主旨,并着力刻划杨月真这一个理想的贤妇的典型,但其思想价值业不高。
· 用字通俗化,语言朴素,说白都是浅近的口语,人物个性分明,是其特色。
《荆钗记》、《拜月亭记》、《白兔记》、《杀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