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歌词)
一蓑烟雨任平生”意为随遇而安,不为外物所动,遇到风雨也无所谓,人生如烟雨般短暂,不如大胆地追求自己所爱的事物,不必畏惧外部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这句话所传达的思想,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对困境、追求人生价值都有启示。我们常常会遭遇人生的风雨,遇到困难或是不如意的事情,但我们应该像苏轼所说的那样,随遇而安,不为外物所动,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生命短暂,人生的价值在于我们所追求的事物,而不是物质上的享受和金钱。我们应该大胆追求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兴趣,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定风波》。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意思是: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出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2、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