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闲人(大贞观闲人)
1 是指在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公元649年)的唐朝时期,人们对于贞观时期的和平繁荣以及统治者的明智决策给予了高度评价。
2 贞观大闲人的称号源自于唐代文人刘禹锡的《陋室铭》诗中的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句诗形容了贞观时期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将贞观时期称为“大闲人”。
3 也可以理解为指贞观时期人们的生活富裕安逸,社会秩序稳定,没有战乱和动荡,人们可以安心享受生活,追求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和平与繁荣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
"贞观大闲人"是指在唐朝贞观年间(627年-649年)生活悠闲、没有仕途的人。贞观年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国力强盛,这个时期的人们可以过上相对安逸的生活。因此,被称为贞观大闲人的人,通常指的是生活不紧张,没有追求官职或功名,可以安享自在的人。
意思是指贞观的闲人,悠然自得其乐融融
一场意外的事故,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年男人,莫名其妙来到了这个陌生的时代,进入了一具十五岁少年郎的躯壳。 大唐贞观十年,这是个壮丽磅礴的年代,六年前,李世民用刀剑和血光洗尽了当年渭水之盟的耻辱,活擒了颉利可汗,大唐兵锋终于渐渐露出了令人不敢直视的锋芒。
也是这一年,意气风发的李世民失去了挚爱一生的长孙皇后,她以一生的贤良温婉形象,在世人眼中谢幕。 这一年的冬天,李素来了。